学院新闻

大学生就业:“熊市”也可“飘红”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0-05-21
  • 点击量:

大学生就业:“熊市”也可“飘红”

实习生 欧阳骆沙


中青在线-中国青年报 2010-05-14 [打印] [关闭] email推荐:

梁驰是北京大学外交系06级本科生。她对自己的评价是:“社会工作能力很强,本科平均成绩处于‘中上水平’,绝不是老师眼中的‘优异生’,也不是能静下心做研究的人,在校期间只参加了一个社团。”然而翻阅了她的简历后却让人不由得心生钦佩:大二开始在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实习;大三得到了第二次实习机会,并且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已经可以选择毕业后留在该公司任职;大四,在周围遍布硕士甚至博士求职者的情况下,她作为一名本科生得到了3家企业的认可,可以安心地“择优就业”。

据2009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人,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难逃“熊市”。但是就在绝大多数求职者“前景黯淡”之时,一些学生却在求职中“一路飘红”,许多名企不惜放下身段争取他们。这些手持多封“邀请信”的学子究竟何来竞争力?他们的求职和学习生涯又有何与众不同?

赵磊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07级硕士生。面对陌生人时,他显得有些腼腆,话不多,大学期间他甚至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学生,手中却持有中国电信、威盛、思科等七八家电信行业巨头的“邀请信”。与人们印象中侃侃而谈的“人才”相比,赵磊显得有些“另类”。

在与赵磊的交谈中,不难发现“技术”两个字贯穿了他7年的大学生涯和整个求职过程:本科、硕士期间专业课平均成绩90分以上;曾经在英特尔、中国人寿的技术岗位实习过;找工作关注的都是各个企业的技术职位。

据赵磊介绍,“曾经有一家做芯片的公司看到我的实习经历非常感兴趣。在第一轮面试之后就通知我直接去见区域经理,后面几轮面试都免掉了。”在他看来,由于自己很不善言谈,因此更适合走技术路线。

据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介绍,目前我国无论是电子技术行业、加工制造业,还是零售行业都将面临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升级,这样的需求为技术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。但他同时也强调,这类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为技术支持、研发设计类。不仅对人才的“硬实力”和个人专业与企业研发的“契合度”要求很高,也需要求职者耐得住枯燥艰辛的科研工作,绝非人人适合。

与赵磊截然不同,梁驰会在第一时间传递出自身的活力与感染力。对于自己的本科生活,梁驰表示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打算尽早工作,从没想过考研。“大学期间我只参加了模拟联合国,从社团最基本的工作做起。很多人认为把所有精力集中在一个社团上得不偿失。但我很了解自己,分散精力只会让我什么都做不好。”梁驰说。

同样即将走出校园的张若洁却远没有这么幸运。大学期间她“做过推销,发过传单,考过教师证,报过公务员,参加过七八个社团”,却在求职中屡屡碰壁。

时至今日,离开校园的日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,面对着设计精美、实习内容庞杂的简历,连她自己也尴尬地承认:“简历上罗列的内容已经很难让人记得应聘者是学电信专业的。”

据了解,针对不少用人单位开出的“要求有工作经验”的招聘条件,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“实习战场”积累经验。但是知名企业每年只能提供有限的实习岗位,竞争异常激烈,不少人只好转向促销员、发单员之类散发“小广告”的兼职工作。

对此,萧鸣政主任表示,“想获得锻炼的心态值得肯定,但我不赞同无选择地接受实习。这样盲目实习很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,什么也抓不住。”

萧鸣政还提示,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招聘模式正在逐步形成。“很多公司发布招聘信息的方式更加依赖互联网。求职者通过企业官网‘点对点’投递简历效率更高。作为求职者,尤其是针对外企或名企的求职者,还是应及时适应新的趋势,避免在求职信息获取中处于被动、滞后的地位。”萧鸣政说。